国家使命--博源绿色化工产业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9-04-25 14:08 来源:编者按:我集团绿色化工产业的创新实践,引起中国化学工业和环保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社就此专门派记者到中国化工联合会、中国氯碱协会、环保产业协会等采访,写出了反映集团博大实地积极推动的煤化工和氯碱化、纯碱化工的结合,为国破解了排碳难题的事迹,希望全体员工认真阅读报告文学《国家使命》,在实际工作中牢记博源绿色发展的责任与理念,为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宣布第四届中国绿色化工特别行动在OD体育官方网站启动。 旭龙 摄
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历史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人类必须奋起保卫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历史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节能减排已成为了东方古国的国家使命。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从丹麦的哥本哈根到墨西哥的坎昆再到南非的德班,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当共和国的最高决策者站在世界环保讲坛上,向全球做出一个负责任大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之时,当中国政府加强与美国、欧盟、丹麦、日本等世界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磋商,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行动之时,在内蒙古高原,有一个以环境友好为己任的能源企业,正用自己产业思维创新的实践和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向全球发出绿色呼唤。
2011年岁末,笔者走进鄂尔多斯高原,发现这个被称作“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的绿色化工产业的创新实践者,高擎绿色化工之旗,践行国家使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在中国新型煤化工骤然兴起的浪潮中,积极推动煤化工与盐碱化工的结合,破解排碳难题,以其独创的全新产业链改变着传统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路线,让世界为之睁大惊诧的眼睛。
科学发展,绿色交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国家使命:中国化工的绿色命题
形势就是如此严峻地出现在共和国化学工业领导者面前:在国家新型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之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称煤化工属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受技术制约,煤炭在整体产业链中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发展煤化工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排碳压力。而作为化工基础原材料的“两碱”工业同样面临着废液、废渣大量排放困扰,沿海制碱业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向西部转移,但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更难承载未来的污染压力。联碱法制纯碱企业虽然解决了排废问题,但联产的氯化铵产量严重过剩,市场压力巨大。氯碱产业电石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PVC生产过程中的汞污染,副产品烧碱的严重过剩,无不牵动着北京中国化工的中枢……
共和国不会忘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纯碱厂排放的废渣曾吞噬土地,威胁着江河湖海,它使港湾淤塞、绿地不毛。这一行业之惑如今仍然困扰着中国制碱人。
如今,想靠规模维持生存的制碱企业已从环海之滨向三江源之地进发,又有数百万吨级的大碱厂在上马,按照传统工艺生产,谁又能保证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不被污染呢?
始于“南吴北范”(范旭东、吴蕴初),在世界制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两碱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世纪之困。
比利时工程师苏尔维发明氨碱法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也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面临“低污染”考验的中国化学工业需要更先进更清洁更绿色的制碱方法。
这是中国化学工业决策者的思考。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呼唤,这更是人类共同家园地球村的绿色宣言!
从女娲补天到火药的发明,中国这个从来都能创造奇迹的国度,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里,能否再给世界一个惊喜?
已经到了消除人们“谈化色变”彻底改变化工与污染密不可分被动局面的时候了,国家使命让中国化工的开拓者们一刻不敢懈怠啊!
一种新理念的诞生需要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伴随着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兴起,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日渐成熟,这就给清洁环保新型纯碱制造方式变革带来了新契机!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有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从鄂尔多斯高原传递到北京的工业管理中枢,在内蒙古OD体育官方网站诞生了新的绿色化工理念,他们在企业求生存、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创出了一条中国化工环保的新思路。
天然碱制碱的资源限制问题、煤化工的排碳问题、新型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带来的物流问题……无不促使博源必须将战略思维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逼上梁山”的博源人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
突破口选在哪里呢?
OD体育官方网站的两大产业为纯碱和甲醇,其中:纯碱、小苏打以天然碱为原料生产,年产能220万吨;甲醇装置位于鄂尔多斯地区,年产能135万吨。近年来,神华包头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成功投产,有效地解决了西北地区甲醇下游产业延伸和物流制约,并为乙烯法PVC创造了条件。内蒙古乌审旗纳林河矿区位于鄂尔多斯西南部无定河镇,处于蒙陕交界处,东与国家新能源基地陕西榆林市接壤,西与宁夏宁东重化工基地相望。矿区资源禀赋,拥有优质的煤、水、天然气和井矿盐资源,颇具发展大型煤化工、盐碱化工的条件。何不依托自己取得的产业优势,在这里大摆战场,一试身手呢?
基于行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产业现状,OD体育官方网站创新发展模式,以践行国家使命的非凡勇气与胆识,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具有煤炭、天然气、盐等发展化工产业的资源优势,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探索产业循环路径,实现思路创新,通过煤化工、氯碱化工、纯碱化工产业大循环和有效对接,打造环动产业,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的战略思路,终于摸索出一条“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其主要创新理念为:本着“布局集中、产业集群、链条互动,环保节能”的原则,随着甲醇制烯烃技术的重大突破,构架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的桥梁,从而开创了煤基乙烯生产PVC的新工艺。在此前提下,将煤化工、氯碱、纯碱等产业有效衔接,实现产业间的大循环。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二氧化碳利用,与氯碱化工的副产品烧碱反应转化成纯碱和小苏打,既解决了煤化工的排废问题,又解决了烧碱过剩造成的市场问题;配套建设水泥厂,将煤化工和氯碱化工的废渣做成水泥,将废水回收用于氯碱溶化盐矿,形成了“三废”综合回收再利用,真正实现煤化工和盐碱化工的“零排放”,达到工业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的和谐共生。
宏观思维方式的改变竟如微观化学反应般衍伸出无穷的变化。如果单讲每一个产品过程,其工艺都是成熟的:煤基甲醇制烯烃、离子膜烧碱、乙烯法PVC、二氧化碳碳化烧碱制纯碱等等。如果在一个地区能够回收二氧化碳、并具备盐矿、煤炭资源的先决条件,实现了产业间的大循环后,竟产生了如此多的绿色环保效应。
有关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用离子膜烧碱与煤化工外排的高纯度二氧化碳生产纯碱,可极大地减少传统纯碱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又减轻了氯化铵的市场压力,实现了节能减排,这就在纯碱生产工艺方面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线;将煤化工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制造优质纯碱和小苏打,实现了各产业间的绿色互动,也使建设千万吨级的制碱基地成为可能。这真是一个胆大而新奇的尝试,这无疑是环保产业和基础化工原料的一次革命!
思想构筑未来。有品质的增长是绿色环保的增长……
一个对环境负责任的企业,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历史,在等待这个企业的回答。世界,也在期盼来自地球东方用责任与使命求证的题解。
2011年7月10日,“中国绿色化工特别行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博源生态化工园隆重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亲临现场,向全行业下达了“行动”出发令,预示着中国化学工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新的时代的来临……
圆梦之旅:低碳经济的产业之基
在博源采访,我聆听到了一曲追逐梦想开拓奋进的世纪长歌。
博源延伸产业链的不懈探索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起步的。2003年与日本一家公司成功合作用新工艺生产甲醇下游产品二甲醚,成为了博源打造低碳之链的开端。
OD体育官方网站总裁贺占海是这项世纪工程的直接组织者,这位年富力强,作风干练,办事雷厉风行的开拓者为博源的这项世纪工程呕心沥血,开路前行。
2005年的一天,贺占海得知地处浙江的全国最大的DMF生厂商因当地环境容量不够正寻找产业转移合作伙伴,便马上带队前往浙江,见到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寒暑春秋两度,2007年9月29日,年产20万吨DMF装置(全国最大)在博源甲醇装置所在地鄂尔多斯乌审旗奠基,2009年试车,2010年投产,成为了博源产业链延伸探索之旅中的重要一环。
2008年,中煤集团拟大举进军鄂尔多斯给博源带来了新的契机,善抓机遇的贺占海闻讯找到了中煤集团副总经理曹祖民并对他说:“你搞煤,我搞化工,你缺平台,我缺资金,你做煤有优势,我做化工有优势,与博源合作是你们进入鄂尔多斯最好的切入点。”曹祖民动心了,当即回总部汇报,第二天便打电话约贺占海到京。贺占海来到北京中煤总部,会见了总经理王安,共同的使命与目标,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鄂尔多斯搭建煤化工大平台,中煤集团参与建设“两矿三化”,即伊化矿业、蒙大矿业(千万吨级)、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年产13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总投资近300亿元!与中煤的合作,在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快速展开,签约仪式很快在北京举行,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世镕、乌审旗委书记张平对此项目给予了鼎力支持。此项目的合作成功,使博源的产业 大循环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开通煤化工通道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战胜重重困难向盐化工迈进。
地处内、陕、宁交界处的榆林奥陶纪特大型岩盐矿是发展盐化工的梦幻之地,早在2005年博源人就来到了这个叫马家沟的地方,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博源的开拓者们。四年后,他们将陕西博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牌子挂在了榆林,后因项目未能获批而搁置。道路坎坷并未改变初衷与决心。
当OD体育官方网站副总裁、总工程师乘坐的越野车再次驶上这片水、煤、盐富集之地时已是数月之后了。这位作风泼辣、工作认真负责的女性在业内有着颇高威信。她肩负着特殊使命,通过内蒙盐业公司的李学义,终于与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开宝取得联系又亲自上门拜访,最终促成双方的项目合作……
经过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努力,特别是与中煤、中盐的合作,开启了煤化工、盐化工之门,终于可以搭建沟通二者的桥梁了,在紧靠榆林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的纳林河化工项目区打造低碳之链的条件已经成熟。
“博源号”能源化工航母即将开始新的起航!
2009年9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就博源上报的总投资近百亿元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20万吨纯碱项目做出了批复,使博源循环经济圆梦之旅初现曙光。
2009年10月28日,一个令博源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内蒙古高原晴空万里,天空湛蓝,在纳林河项目奠基仪式现场彩旗飘扬,锣鼓震天,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世镕亲临现场参加仪式,他在讲话中希望博源能在鄂尔多斯再造一个绿色化工集群,表明了地方政府支持博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
打桩机巨大的轰响,震撼着埋藏在脚下丰富的水、煤、盐资源,震撼着这片沉寂多年发展化工条件优良的梦幻般的土地,整个纳林河沸腾了!
OD体育官方网站的总工程师被任命为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不管白天黑夜,工地上经常出现她风风火火的身影。
项目承包商为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与设备采购。2010年11月13日,五环科技董事长陈腊春在东胜铁牛大酒店举行的签约仪式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2011年5月,博大实地董事长带队赶赴美国休斯顿,在位于墨西哥湾的美国KBR公司进行严格的工艺包审查工作,历时十几天,行程之紧张,工作态度之严谨,令美方专家对中国博源人刮目相看。
项目的建筑安装由业内战绩卓著的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董事长刘建亭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要用中国人的速度,确保36个月建成,绝不后拖一天!此项目关键设备进口,80%设备国产化,施工进入高峰期将有4000人建设大军交叉作业,昼夜推进。
2011年5月27日,循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年产100万吨PVC项目又获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并马上进入设计阶段。高盐废水注井采盐,盐卤生产PVC与烧碱,实现零排放,使得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与氯碱工艺结合生产纯碱的大循环变为现实,利用煤矸石、废渣、煤泥等建设2×30万千瓦热电厂也在筹建之中……
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博源人,一定会向共和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循环经济的又一座里程碑将在鄂尔多斯高原昂然崛起!
自主研发:神奇之链的创新之战
博源绿色化工技术工艺的自主创新实践是这样拉开帷幕的……
OD体育官方网站(前身为伊化集团)是中国较早的天然碱制纯碱、小苏打企业之一。1979年伴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一批创业者来到了内蒙古乌审旗查干淖尔湖畔,对天然碱的生产从资源到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最终科研课题“碱田日晒工艺研究”获得成功并获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开发了内蒙古的天然碱,为天然碱的强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又大踏步进军河南,与河南桐柏县联手开发我国最大的天然碱矿,先后创造出国内14项专利技术,首创天然碱钻井压裂水溶法从地层采矿,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用生石灰,没有污染严重的苛化泥,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零排放。随着一系列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形成和铸就了天然碱的核心竞争能力,天然碱在中国纯碱工业中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但受资源储量限制,天然碱制纯碱、小苏打虽然给中国制碱人带来了绿色希望,但不足以替代其它制碱方式,彻底实现中国制碱业无污染的绿色梦想。
伴随着鄂尔多斯地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铿锵足音,OD体育官方网站作为当地重要的化工企业,除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人才、技术支持外,自身也进入了天然气、煤化工行列。
从项目的论证、立项、建设,博源的煤化工项目无时不面临着“低碳化”的考验,哥本哈根会议确认的全球工业必须进入低碳发展时代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博源发展新产业的历程中得到凸显。期间,国家发改委几次对煤化工叫停,彰显了一个大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啊,能耗和碳排放的控制水平不仅会在市场层面直接影响行业企业的运营效益,还将决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的舆论和国家形象。
业内人士均知:电石法PVC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电石,其中每吨PVC直接排放2.23吨,动力等间接排放5.14吨,总计每生产一吨PVC排放二氧化碳7.4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惊人。
电石法聚氯乙烯每吨消耗氯化汞约1.2千克(以氯化汞的平均含量11%计),2011年我国聚氯乙烯产量1295万吨,其中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约1000万吨,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使用汞触媒约12500吨,氯化汞的使用量约1328吨,汞的使用量约1017吨。目前,汞污染作为一个新的全球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起,汞污染问题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每年理事会的重要议题,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限制汞流通和实施汞削减的国际公约。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使用量占全国汞使用总量的60%左右,这决定了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将成为未来我国汞公约履约的最重要领域。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不仅面临汞资源匮乏的威胁,也面临环境约束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压力。
作为PVC的副产品烧碱在市场上价格波动较大、贮运成本高,烧碱的滞销已影响到PVC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行;在开工率连年不高的背景下,氯碱行业演绎了一边扩能难遏制,一边退出步履维艰的一幕。意外利好形成的以碱补氯盈利模式更是让氯碱平衡化为泡影。产能过剩将导致全行业开工率不高和恶性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全行业盈利能力降低。
目前我国纯碱生产大都采用氨碱法和联碱法,现有制碱法的缺陷:氨碱法废液废渣难以治理,氨碱生产环保矛盾的焦点主要是废液废渣。氨碱法生产纯碱,每吨碱约排10m3废液,其中固体渣约300-350kg。由于产生量大,很难大幅度综合利用,这也是困扰世界纯碱工业的难题。
联碱比例增加,氯化铵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氨碱法废液废渣难以治理,新建、扩建项目多以联碱为主,随着联碱法生产纯碱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氯化铵产品的产能也上升很快,氯化铵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随着新建联碱企业和搬迁及改扩建联碱企业的陆续投产,氯化铵的生产能力也将迅速增加,预计到2012年底,氯化铵的生产能力将超过1500万吨。与此同时,因为氯化铵在土壤中会生成水溶性氯化物,可加重土壤盐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保护政策,只允许用于水田,这使氯化铵的销路越来越窄。因此,氯化铵问题将严重制约联碱的生存和发展。
抱着对自己赖以生存的两碱产业前途的担忧,博源开始打造绿色化工的低碳之链。
这场创新之战的重担落在博源工程公司肩上。
这支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科研团队,一直奋战在科研技改第一线,在制碱行业技术前沿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他们知晓,他们这支课题攻关团队所面对的是怎样一场硬仗!
回收二氧化碳与烧碱结合生产纯碱,其本身工艺并不复杂,甚至是非常简单。如果不放在产业的大循环、不放在环保等综合效应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不具备二氧化碳、盐、煤等集聚资源的基本条件,其生产方式确实有待进一步论证。
博源人正是在多个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摸索出这一富有哲理的工艺路线的。
前期小试是在河南桐柏新型化工公司发起的,王彦华、于建平、任宝祥、刘美林、巴特尔等一干人马从内蒙古大草原昼夜兼程来到革命老区桐柏县,一头扎进实验室,有时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眼睛熬红了,人消瘦了,平行试验,交叉试验,在数万组数据中苦苦寻找最优工艺条件及工艺参数,将转化率最好、成本最低的数据摸索出来……
2008年10月写出实验报告,2009年7月在新建的工业化装置上做单塔碳化实验,2011年2月开始编制工艺方案,在单塔基础上完善数据,4月开始做全流程工业化装置。此时,攻关团队已从河南桐柏移师内蒙古乌审召工业园区博源工程公司实验基地,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起航,一次次即将到达胜利彼岸的殊死冲刺,终于形成工艺包,具备了工业化条件。之后,两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一种联产纯碱和小苏打的系统》、《一种生产纯碱的系统》已经国家专利局认定,一个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纯碱或联产纯碱和小苏打的系统及方法》进入国家公示阶段……
博源这项科研的意义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环保承诺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何等神奇的低碳之链啊!
理念,改变着世界。科技让绿色理念改变着地球。
改变未来:工业文明的绿色阶梯
2011年11月17日,北京民族饭店。正在参加一个行业重要会议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会议间歇期间听取了博源绿色化工产业创新实践的汇报,这位曾担任过化工部计划司司长、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局局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被称为“战略管理专家”的领导者兴奋不已。博源的探索和其绿色化工的创新实践,不正是在破解当前国家发改委所忧虑的发展煤化工的环境瓶颈吗?其煤化工、盐化工大循环理念,必将在化学工业产生革命性的深远影响。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贯高度重视: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人类目前每年向空中排放的碳有90亿吨!如果使用常规的美国运煤列车,需要多长的列车才能运走所有这些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克里斯托弗·萨拜因给出的答案是2479500公里。这么长的列车可以绕地球63圈!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推进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国家使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抑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已刻不容缓!
博源加快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理念及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让行业管理者们颇感振奋的是,针对国内纯碱、甲醇、氯碱行业的制约瓶颈,OD体育官方网站探索出了一条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化发展路线,将煤化工,氯碱化工,纯碱化工有效地串联起来,在生产过程中使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达到最低程度。
有关专家给出这样一个估算,国内聚氯乙烯(PVC)生产方法主要有电石法和乙烯法,2010年国内PVC产能2042.7万吨,其中电石法产能1651.7万吨,如果国内PVC产能的50%用乙烯法生产,每年可节约用电246亿度,减少1612万吨石灰石的开采,减少使用汞触媒约7564吨,减少污水中113吨汞触媒外排,减排76万吨电石粉尘和1072万吨电石渣,同时还可以减少946万吨甲醇的外运。
目前国内纯碱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2010年全国纯碱产能2430万吨,总产量2047万吨,其中氨碱法1005万吨,联碱法885万吨,全年国内表观消费量1889万吨。倘若按照博源绿色化工理念将国内过剩的934万吨烧碱产能用于生产纯碱,每年可产纯碱11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气514万吨,较之氨碱法生产纯碱,每年可减排氯化钙废液11680万m3,减排废水中氨氮量11.68万吨,减排废渣“白泥”350万吨。较之联碱法,每年可减少1168万吨氯化氨生产,减排废水2236万m3,减排废水中氨氮量4.67万吨。试想,如果沿海的碱厂与大型石油化工联合,回收二氧化碳用乙烯法生产PVC、烧碱、纯碱,根据市场可调整比例,中国制碱业将是一个怎样辉煌的格局呢?
这无疑是一个走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绿色阶梯。
这无疑是一个以绿色化工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模式。
这无疑是一座用国家使命筑造的绿色丰碑。
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清晨,我驱车从东胜赶往鄂尔多斯纳林河工业园,攀上已拔地而起百米高的造粒塔,顿觉天风浩荡,视野广阔。温暖的冬阳照射在这片临近陕西榆林世界级盐矿,下面埋藏着丰富煤炭和地下水资源的古老土地上,我似乎又一次看到了共和国总理来这里视察的身影,我想象着这座高塔林立、清洁生产、可将所有废气废物吃干榨净变为下道工序原料的千万吨级绿色化工之城的明天,一条从脚下铺就改变未来的绿色走廊,将从这里伸向中国、伸向世界……
大道之行,路在脚下。这条路就是中国之路,一条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